2024年,太原市文物景区、文博场馆接待游客1212.18万人次,实现门票收入14832.14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37.06%和56.51%;
太原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237处、各类馆藏文物18198件(套)。面对如此丰厚的家藏,近年来,太原市结合藏品资源、文化特色和群众需求,通过打造经典、智慧、群众、革命四类博物馆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物馆集群。
太原市很注重博物馆的智慧化,设计出品“美成天龙——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”,通过科技赋能文物,向世界展示天龙山石窟艺术的辉煌瑰丽;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、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,从“国保”实物样本发掘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因和元素,以数字化技术打造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,让文物更“鲜活可触”;以科技助力文化“云端”开花结果,推出云展览100项、云游场馆13个,让文物得到活态传承。
早在2019年,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正式提出,要将“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”作为目标。
5年来,太原市聚焦这一目标,持续进行文物修复和古树复壮的文物保护行动,构建科学高效的文物信息管理与保护机制;针对市容环境、交通秩序等“开药方”巩固整治成效;开通3条旅游观光专线公交车,营造良好有序的环境秩序;开展培训考核,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;深入挖掘文化内涵,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展览……
“太原讲故事的能力很强,这也是因为太原有着丰富的故事素材。”正如始终关注着太原旅游的市民李俊义所说。记者了解到,太原市着力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互鉴,不断把太原故事讲到外面去,陆续推出“晋祠——中国祠庙园林之典范”等展览,赴成都参加“唐风晋韵·锦绣太原”文化旅游推介,承办“2024年青年博士太原行·文博行”,赴同济大学举办“名都自古并州”展,持续开展“弘扬晋阳文化·讲好太原故事”系列宣传,组织开展《从并州博物讲起》书籍编纂工作,推出“百馆百精品”系列短片。特别是中秋节、国庆节的九省联动中秋赏月、晋祠国风文化节等系列活动,让太原文物的影响力与日俱增。
万柏林区磺厂石窟经专家现场勘察认定,为目前已知太原市范围内开凿时间最早的石窟,具有重要文物和学术价值;古交市岔口风则峁遗址的发现,将为探索中华民族早期文明,探索晋中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提供宝贵的新资料;迎泽区永祚寺住持砖墓塔、杏花岭区镇远桥遗址、晋源区的红色资源等新发现文物,完善了太原市文物谱系、填补了部分文物资源的空白,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,也为太原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打下了基础。
“太原历史文化资源丰富,2237处不可移动文物中,有古遗址334处、古墓葬121处、古建筑932处、石窟寺及石刻48处、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。截至目前,全国同时拥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一级博物馆、国家5A级景区荣誉的单位仅有12家,晋祠天龙山景区便是其中一家,也是山西首家。”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刘玉伟表示,将研究好阐释好晋阳文化、三晋文化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,让文物走下高台、走近百姓,讲好太原故事。(记者 范珉菲)